新闻资讯

联系电话:

0827-8120086

巴中市工商联:“一三三六”精准扶贫模式民企也有大作为
发布日期:2018/06/25

作为全国工商联的扶贫工作联系点,巴中市工商联在落实全国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工作部署,探索推广出订立“一大目标”、压实“三大责任”、抓好“三大动员”、实施“六大帮扶的“一三三六”工作模式,2017年6月,巴中市荣获四川省“万企帮万村”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位居全省21个市州第一名。

按照“跳起摸高”标准,订立“一大目标”

巴中地处秦巴山片区连片贫困地区,经济落后,传统行业为主,以包干方式推进“万企帮万村”工作难度相当大。通过深入调研、理性分析,争取巴中市委、市政府将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行动纳入全市精准扶贫整体规划,制定出台《实施方案》,订立了全市“万企帮万村”工作目标:通过全市动员、鼓励、引导,实现民营企业对全市699个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村帮扶全覆盖,帮助结对贫困村精准脱贫摘帽、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销号。同时,进一步明确任务清单、责任清单、措施清单。

立足“层层传导”思路,压实“三大责任”

打赢脱贫攻坚战,最核心最突出的是狠抓落实,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压实责任。一是压实有关部门的督导推动责任,二是压实兼职副主席(副会长)的示范带动责任,三是压实基层党委政府的精准对接责任,为确保帮扶企业进得来、留得下、能发展。 

采取“不漏一户”模式,抓好“三大动员”

做好宣传动员工作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为此,我们狠抓三大宣传动员。一是动员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工作。二是动员异地商会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参与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工作。三是动员引导致富能人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工作。

坚持“因企施策”原则 ,实施“六大帮扶”

民营企业涵盖各行各业,帮扶优势、内容、路径、特色各不相同。

一是实施党建扶贫。立足工商联职能优势,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单独建、联合建、挂靠建等方式,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,仅今年来全市新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就达45家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大力实施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238个,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扶贫工作。

二是实施产业扶贫。推广“企业+基地+基金+贫困户”“公司+能人+基金+信贷+贫困户”等模式,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,有效延长产业链条,增加产品附加值,努力实现由单纯“输血”向帮助“造血”转变。平昌温氏畜牧公司按照“六统一保”利益联结机制,在23个贫困村发展生猪养殖产业,带动37户贫困户养殖生猪2.76万头,户均年增收最低3万元,最高达20余万元,实现当年就地成功脱贫。

三是实施就业扶贫。引导民营企业为结对贫困村提供就业岗位,加大培训力度,推动劳动力就地转移。四川七彩林业通过“企业+专业大户+贫困户”模式,在27个乡镇、54个村发展彩色苗木3万余亩,基地常年务工达45万人次,带动680户贫困户、2500人通过苗木经营、林下经济、土地租金以及基地就业实现了脱贫增收。

四是实施商贸扶贫。引导民营企业参与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,采用“商会(企业)+电商+贫困户”模式建设连锁化“农家店”,大力推进电商扶贫。巴中市供应商行业商会在恩阳区100个贫困村建设“裕博到家”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点,帮助解决产销难题。

五是实施智力扶贫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实用技术、生产技能、经营管理等培训,着力斩断穷根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,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六是实施公益扶贫。鼓励民营企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发扬扶危救困、慈善济贫等传统美德,通过“金秋助学”“扶贫日募捐”等实施公益扶贫。四川开元集团、巴中华兴房产公司等企业无偿捐赠1300余万元,帮助2400余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圆了“大学梦”。(作者:杨云峰)


来源:《中华工商时报》